72

OneFit健身学院| 过早的让婴幼儿进入学步阶段其实是害了他?

宝宝足部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就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影响。

 

而在宝宝的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的问题相当常见。(据统计表明,每千名幼儿中就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

 

那么,宝宝足外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宝宝的动作学习又该如何进行呢?

 

 

 #婴幼儿稳定度学习的重要性# 

 

在婴幼儿阶段,活动度的发展更早于学会稳定度之前,在受到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后会开始寻找刺激源,第一件事是转动你的头(颈椎活动度)开始环顾四周,接着头的移动方向跟位置带动肩膀的移动,然后开始在地上翻滚朝着刺激源前进。

 

为了探索了解自己的身体活动度与感知外在的事物,你开始把手、手抓到的玩具、最后脚都往嘴巴塞。

 

 

接着你学会一件事,如果想从A点移动到B点更快的方式,可以用上半身肩膀与手的偕同作用拖着在后头的脚在地上匍匐前进,所以肩关节是在人体发展过程中首先承受体重、带动身体动作的关节,并非髋关节。

 

最后学习到如果利用双脚站立姿势将可以再加快移动的速度,所以最后学到了如何行走。

 

 

 

开始学走时,你会手攀着桌脚、椅子、墙缘往掉落在地上的饼干前进,而当你千辛万苦地走到饼干前面,这时你将手移开原本辅助身体移(代替身体稳定性)的支撑物、跨出一大步,结果摔的狗吃屎。

 

稳定度是需要学习的,如果缺乏稳定度的发展,强迫婴幼儿提早结束爬行与翻滚阶段,更走的进入学步阶段时(过早的利用学步车),就会容易产生「跳过发育的正常顺序」所造成的伤害。

 

 

 

 #婴幼儿时期就有足外翻吗# 

 

因为身为家长的我们可能让他提早结束在地上进行翻滚与爬行的阶段,这时,当不具备足够的躯干稳定度与下肢肌力时,幼儿只能选择利用代偿的姿势(足外翻、膝外翻)来完成动作模式,接着习惯在这种代偿姿势下进行动作,久了就丧失足弓在正常发育下应有的角度。

 

 

 

婴儿学步前在地上所进行的运动与移动方式都存在具有意义的功能与作用,目的是要在站立行走阶段前,先让躯干拥有足够的稳定度,与髋关节附近的肌肉群(臀大肌)建构足够的肌力。

 

 

当在幼儿匍匐前进阶段(Tummy Time)时肚子会被当作身体的支点代替脚的功能,这时让身体的肌肉如脖子、背部、手臂等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肌力为了更进一步的利用四肢爬行、与行走的阶段。

 

 

 

譬如:孩子在地上无意识地进行类似于熊爬、侧爬等的反复核心抗动的躯干稳定度训练。

 

接着当学会如何用肩膀、手躯干的扭动来带动身体的匍匐前进后,双脚跟臀部开始学会参与爬行的动作,同时也在慢慢建构在行走、站立前的下肢肌力。

 

 

 

 #婴幼儿动作学习指南# 

婴儿的动作学习平均时间和发展建议:

 

肚子贴地的匍匐、翻滚阶段(1-6个月)爬行阶段(6-10个月)学步阶段(10-12个月)→ 行走阶段(14-15个月甚至到16-17个月)

 

人体的发展上,感知系统跟负责掌管身体平衡,且与带动身体移动的大脑前庭有紧密的连接。

 

婴儿从开始利用核心的肌肉的地上爬行、翻滚、最后站立行走,都是因为运动接受器收到信号后,回传给上级的运动皮质,这样一来一往的产生与建立身体的反射性回馈,使身体可以逐渐地做出越来越多复杂的动作。